李毅中:“十四五”装备制造业的新担当

微信截图_20211119095956.png

2021年10月22日上午,我国装备制造业领域国家级大型经贸展览活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期间“第六届制造强国高峰论坛暨“十四五”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峰会”盛大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出席并作《“十四五”装备制造业的新担当》主题报告,以下为李部长演讲全文,未经本人审阅,只作学习参考使用。

微信截图_20211119100059.png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首先祝贺论坛的成功举办!

论坛主题是变生新机,转创未来。我的理解是讨论经济大变局下,装备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

我准备了三个问题,一是制造业的占比,比较敏感。二是如何提高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在“双碳”目标中,我们装备制造业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01 / 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机械、装备制造力争有较快增长

从2006年以来,我国工业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出现了过早过快下降的严峻形势。

微信截图_20211119100152.png


图中蓝线是工业占比,2006年是42%,然后一路下跌直到2019、2020年32%,32%可能还高了一点。红线是制造业,同期由32.5%降到了27.7%。我国还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这种状况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中央的重视。在五中全会建议中有这么一句话“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巩固和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句话很有针对性,就是针对过早过快下降提出来的,在党的文件里从来没有提过,我们应该深刻领会它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微信截图_20211119100255.png

我国的工业构成中,国家统计局的分类大概分为三大块:1.采矿业:煤、油、气、金属矿、非金属矿;2.制造业:资源能力加工制造,离散式和流程式;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这三大块组成了一个工业的整体,它的分布是两边小中间大。

前面的采矿业大概近5%,后面的电热气水大概8%,中间的制造业87%。

制造业在工业中的占比是不断变化的,87%也是在变化的。2006年工业里制造业占77%,现在是87%,所以从2006年到现在,虽然工业的占比下降得比较快,但是制造业的占比下降比较缓,是因为在工业中制造业的比例大,逐渐大,对冲了下降的趋势。所以刚才我们看到红线的斜率比较平缓。

微信截图_20211119100419.png

认真落实五中全会要求。我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力争我们的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增幅和GDP增幅相当;二是投资增幅和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相当,并占有合理比例。

在工业制造之中,机械制造业约占1/5,如果加上电子制造的版块,这个比例就大了。这里没有包括电子制造业,电子制造业在工业制造业里面应该是独立的一块机械制造对工业制造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这里统计了一个表,大家看一下。从2016年—2020年,第一栏是GDP增幅,第二栏是工业增幅,第三栏是机械制造业增幅。

可以看到机械制造业的增幅远超工业增幅,在工业增长当中,机械制造也增长更多,它是工业里面具有比较高的增长极。比GDP的增幅,多少年也是高的,只有在2018年、2019年出现了反调,2020年又回来了,它比GDP的增幅要高得多。可以说,机械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一个良好的增长极,今后也还是这样。

微信截图_20211119100916.png

提高机械制造业增加值的主要途径,不能再主要依靠量的增加。在新常态新格局下,我国机械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是逐渐放缓的,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国内钢铁、煤炭、石油、石化,这些都是我们机械工业的主要用途,这个行业多处于产能过剩和产业转型期。

2015年全国社会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幅较2015年是10.2%,2018年下降到2.6%,2019年-0.9%,2020年-7.1%。当然2020年有疫情的特殊影响。总的看,我们对社会的工器具的需求量是走弱的,这很正常。

微信截图_20211119101122.png

增加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不能靠量,要靠质量、品种,要提质降本增效。在报告期内的总产值减去报告期内的除了投资以外的其他要素以后,这个差值是增加值。

怎样增加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被减数,我们的产出要提高。减数,成本要降低,这样才能增加。

图中东北长春一汽生产的红旗H9 2.0T,耗油量百公里7.1L,售价每台31万,而全型号H7是25万。如果这台车质量提高了,百公里耗油下降了,我一台车就多卖了6万块钱,所以你这个产出就大了,如果成本再降低一点,一减下来,增加值不就更多了吗?所以应该靠品种质量降本增效来提高我们的增加值。

从产出层面看,增加值由四部分构成:折旧、员工薪酬、税金、利润。这四个数加起来是增加值。

前三个数字是刚性的,折旧不能少,工人工资薪酬不能少还要增加,税金也不能少交。所以利润是最主要的活跃因素,增加有没有提高就看利润值有没有上来。

我国机械制造业去年的销售率6.4%,全部的工业是6.08%,机械工业挣钱不容易,但是我们的利润率能超过全国的工业平均水平,这个是很不简单的,要继续保持,并且再提高。

当前我们机械装备制造业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增加。1—5月,我国工业生产者购进物价指数PPIRM高达9.3%,出厂价格指数PPI是6.7%,而消费价格指数CPI只有0.6%。

购进的能源原材料涨价很高,你生产产品价格涨的次之,最终到消费者那里,市场价格并没有涨多少,这就是说我们中下游的,机械制造、装备制造处于中下游,成本高了,购进的钢材、原料价格增加了,送不出去,包括我们中下游产业,包括电气、机械、通用设备、医疗机械、专用设备等受到拖累,更加要求我们在变革之下要提质降本增效下功夫,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

02 / 应对疫后经济变局,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微信截图_20211119101242.png

疫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美国把我们视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美国联盟对我国遏制、封锁、打压是长期战略。高科技产业是必争之地,这个是个长期的战略,不光是特朗普、拜登,不管是谁当总统都是改变不了的,因此我们要有长期的准备。

各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重视本化、区域化,同时也降低了对我国进出口的依赖。

他们要增加自己的储备,利用绿色低碳制造新的贸易壁垒,比如欧盟打算实行边境调节机制,它把我们国家列为“弱环保国家”,所以它对进口中国的产品准备要征收进口税,它已经做了决议了。

这项问题我们也不一定用经济势力的帽子扣它,从它本国的利益出发,它要进行调整。比如德国,它也有类似的说法,所以对于这个变化,对于其他国家调整结构本土化、区域化,我们要理解、适应。

第三个变化供应链存在风险,美国等超发货币引起金融和大宗商品等市场动荡。

国际煤价已经涨到200美金了,同时外国对我国产品形成高需求,所以我们中国今年1—9月份出口大幅增加,增幅23%,这个我认为也不太长久,它没有了,它跟我们要。1—9月份,我国出口额增长22.7%,其中机械产品出口增长额更多一点。


微信截图_20211119101324.png

再次审视我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差距和问题。

转型升级嘛,有什么问题?

(1)不少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大量依赖进口。高端轴承、齿轮、液气密件、传动及联结件、弹簧及紧固件、模具等。去年的一个德国调查机构说我们中国有50个行业,20个细分行业高度依赖进口,包括的半导体设备材料、航空航海和汽车发动机、高端设备、智能仪表仪器、高端医疗器械等等,这些几乎都属于机械制造业。

(2)技术设计自给率低。如30万千瓦及以上燃气轮机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无级变速(CVT)、机床高性能软件等。国产的燃气轮机转子技术攻关,我们要自己自立。


微信截图_20211119101411.png

变局下强链、固链、补链。

(1)增加科技投入,分层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攻关。比如我国的仪表制造和新能源研发制造投入占5%,工程机械制造和工业装配制造是3.7%—4%,也可以,但是跟国外的同行比仍然还有差距。

至于共性技术攻关,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组建了17个国家级的制造业创新中心,这17个当中有7个是属于机械装备制造业。

比如动力电池、生产制造、机器人、智能传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等。

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落户沈阳,沈阳有新松机器人,有这个基础。在“十四五”期间,全国要建成45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仍然还会有机械制造业的创新中心,对已经转制的研究院和设计院要继续深入改革。

我在国资委的时候,2003、2004年,国务院一个文件把原来各工业部所输入的设计院、研究院全部企业化推向市场,其中一部分归国资委管。

对这些研究院、设计院讲,不能光考核你的国有资本增值率,要加一条“你是不是有新的研发成果?”尽管这样也还是弱化了,你把它推向市场,它不得不用成果转化小生产、赚点小钱,那几年确实放松了,这是我们的一个短板。

所以对于这些研究院、设计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让它们把重点放到科技创新,特别是行业的共性技术力量上。

行业共性技术光靠一两个企业是管不了的,必须要行业,明确研究的设计院的基础性、公益性、国家战略性科技开发的地位和作用。

(2)建立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产学研后面加一个“用”字,一个含义,就是研发的目的全在于用,你只有用才进入市场。你说研发成果很好,你又得奖又评职称,结果没有用,这有什么意义?没有进入市场。

另外一个含义,指的是用户。我们搞研发,一定要和用户结合,可以带来用户的体验和市场的信心,这样有助于我们提升研发的效率和成果的转化。

微信截图_20211119101641.png


沈鼓。我在中石化的时候,中石化和沈鼓合作乙烯压缩机,当时都是买西门子、日本三菱的,我们自己没有。

中石化作为用户,沈鼓作为制造商,我们两家合作攻关,攻关出来的产品可能有点缺陷,但是我中石化愿意用,我敢用,在使用有试错、改进、提高。

130万吨大乙烯压缩机,去年7月份在天津石化试车成功。这是一个很成功的范例,所以我不客气地讲,有人呼吁产学研后面加个用字,我呼吁了30年,一定要加一个“用”字。

我国工业门类多、体量大,产业链配条齐全,本应该发挥在科技创新和转化方面的优势,但实际上我坦率地讲发挥得不够。

我们的制度优势发挥的好,集中力量办大事,想办什么大事,举国力量肯定能办成。

但是产业优势发挥的不好,问题在于我们对使用环节重视不够,组织用户自始自终参加研发设计不够。行业内部,我们发挥制造业内部的零部件、整机和用户之间的信任度不够高,所以一定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03 / 为“双碳”目标提供装备和技术保障


微信截图_20211119101732.png

早在2015年年底,在巴黎,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我们习主席就提出了到2030年前力争碳达峰。注意,现在媒体报道说2020年9月份习总书记提出来碳达峰,这个不准确。2015年在巴黎习总书记就提出了2030年前力争碳达峰。

在6年前,我们做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去年9月份以来,总书记再次强调碳达峰,并且提高水平。

如图所示,2030年和2005年相比,那时的口号二氧化碳派强度下降60%—65%,去年总书记改为提升为65%以上。非石化能源占比20%,去年要提升为25%,森林蓄积量原来是增加45亿平方米,去年总书记说是提升为60亿平方米。同时,总书记继续提出2060年以前碳中和。

“双碳”是全世界防止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共识和行动,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抉择。


微信截图_20211119101821.png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有一段时间不得不能耗在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增加,但是我们力求快速达峰,压低峰值。

实际情况是2019年有一个统计数据,我国生产消费活动,生产二氧化碳高达100亿吨,全球是331亿吨,我们占30%,而且还有1.5%的增量。美国是48亿吨,它14.5%,也就是说我们排放二氧化碳目前是美国的2倍,美国1955年已经工业化了,我们是到2035年才基本工业化,所以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也承担着责任。

不管怎么说,我们的形势是很严峻的。从达峰到中和,发达国家50年或更多,我国只有30年。它们虽然说2050年要中和,我们2060,比它们晚了10年中和,所以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了,我们达峰到中国只有30年,它们都有50年以上,所以形势严峻。


微信截图_20211119102056.png

梳理碳排量和碳足迹。

在全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二氧化碳从哪来的?主要是化学品的燃料或者是作为原料在化学反应中变化出来的。

人类的生产活动、消费产生了100亿吨的二氧化碳。

在我们工业里面电热气水、生产工业用电这一块占46%。显然,你发电70%是火电,发电、烧煤占全用煤的52%,因此生成二氧化碳。煤油等采矿业占5%,制造业占28%,道路交通占10%,其他占11%。这个是从化石能源的燃烧或化学反应的释放直接产生二氧化碳。其中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石油化工等是重点行业。

大家看这个表是不是有一个疑惑,我们机械装置很少烧油烧煤,我们集中用电没有排二氧化碳。这个想法也不完整,所以除了要摸清碳生成的分布以外,更要摸清碳足迹。

比如我们装备制造业虽然没有被列入高耗能、高排放行列,但是我们制造过程中也还是要消耗部分的煤、油气,更多的是大量的耗电。这个电在使用中它不产生二氧化碳,但是发电要产生二氧化碳。

全国水平去年发1度电要伴生565克二氧化碳,这是全国的水平。火电、煤电发1度电要产生二氧化碳830克。所以我用电我没有二氧化碳,但是你那个电是怎么来的?所以有碳足迹的概念,你用电就要承担减碳减排。

另外我们还有消耗大量的材料、物料。装备制造业首先用钢嘛,全国的水平,生产1吨钢要排1.83吨二氧化碳,这个很自然的。你这个账也不能算到钢铁行业里去,你用了钢了,用了1吨钢,就等于要承担1.83吨二氧化碳,这就是碳足迹的概念,我认为它比碳排放的源头的数字更加有用。

这样就把全国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企业、所有的机构、所有的消费者都给我们个人,我们穿的衣服、吃的食物,那里面都有二氧化碳,都要承担。所以说减碳减排人人有份、行行有责。所以我们要注意碳足迹。

同时,其他行业所用的耗能的设备和机具,几乎都是我们装备制造业生产出来的。你生产出来的汽车耗油量太高,生产出来的家电耗电量太高,责任算谁的?因此我们要理解到我们装备制造业,我们对双碳目标的重大意义。


微信截图_20211119102347.png

机械、装备制造业要为“双碳”目标提供设备和技术保障。

(1)在节能环保领域我们要生产高效热力、动力机械设备,高效先进环保治理设备。在调整能源结构方面:超临界双水冷发电机组、燃气轮机、百万千瓦水力发电机组及核电风电光伏电化学储能等装备。

图中是江苏沙洲100万千瓦超超临界3号发电机组。由于超超临界使煤电的综合能效由35%提高到45%,这个成果有我们的功劳。


微信截图_20211119102434.png

(2)在传统产业改造转型升级:老旧设备更新、行业绿色智能改造、提升产业集中度。生活方式转变和生活质量提高,用品用具绿色低碳。图中是传统铸造车间技改。 

微信截图_20211119102533.png

机械、装备制造业自身节能节材降耗减碳工作。

(1)实现自身智能制造。采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仪器仪表等提升自身数字化水平,才能生产出智能产品。

(2)节能、节水、节材,提高良品率,发展增材制造、肥料回收、再制造,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值耗能强度。

耽误大家的时间,讲的不对的地方,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