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制导师说 | 藤原二郎:如何达到世界一流的企业?(上)
2022年2月16、17日晚8点,先进制造商学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公益大讲堂”第62期直播课堂精彩上线。
本期直播邀请到ABS公司(社长)、原欧姆龙海外事业推进负责人藤原二郎分享《如何达到世界一流的企业》,主要内容有:1.一代到二代的传承:企业往何处走?2. 送给创业者:机遇、要点、成功经验;3.打造企业品牌:企业如何获取客户信任?直播收获1w+线上观看量和一众好评。
以下为课程文字记录,建议配合直播回放同步学习。
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在这里跟大家交流,我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今天的话题是制造业在新环境下的持续发展。
首先进行一下自我介绍:
我出生于1949年,1974年大学毕业进入到了欧姆龙公司,到退休一直在欧姆龙工作。1979年因中国市场的开发,我经香港取道广州,去北京上海出差,这是我第一次访问中国。
在我任职于欧姆龙的36年职业生涯中,跟中国接触的时间最长,感情也最深,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因此,今后如果能把我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中国的发展上,我将十分荣幸。
今天就中国的企业将来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所应该关注的以下几点:
1、当今形势下的经营环境;2、经营者的心境;3、企业活动的目的;4、运营方式;5、相关制度等跟大家做个交流。
以我50年的工作经历,总结出了经济体制每隔30年就会发生一次变化。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自1960年以来制造业的转移经过。
二战结束时,美国的制造业是以绝对优势位居世界第一,并且美国以让利润更高,成本更低的资本主义思维运营方式,将产业迁移到了日本。
此后,日本以此为契机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到1990年趋于平稳。那时日本的人工成本还在上涨,所以日本以利润为第一,以降低成本为目的,将制造业迁移到了中国。
1960年美国将家电制造业迁移到了日本,反过来从日本进口;日本1990年开始将家电产业迁移到中国,而后再从中国进口,因此现在家电产业多数集中在中国和韩国两个国家。
从这两个曲线和图表上可以看出日本三十年的经济走势以及美元与日元的汇率变化情况。
从上面两条曲线可以看出,1955年到1990年,日本国内的制造业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但从1990年到现在基本是一个平行线。
从下面的柱状图可以看出日元与美元的汇率变化情况,1970年前美元非常强势,一直都是以360日元兑换一美元的固定行情;1970年后由于日本经济的走强,日元逐渐升值到现在100多日元就能兑换一美元。
2000年前后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发生变化,人民币出现了显著升值的迹象。总之该国的通货增强说明国家实力增强,美元现在走弱说明美国的经济出现下行的趋势。
美国因具有附加价值的制造业空心,雇佣人数随之减少,导致基本上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是从中国、日本及亚洲国家进口,所以贸易出现赤字。
1960年一路从美国转向日本、再从日本转向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就是所谓的国际化进程,但是这个进程在2020年戛然而止。
接下来就日本的高速增长和停滞期是怎样的情况,他们是怎样度过的,跟大家做个说明。所以今后中日间应如何协力度过难关面向未来非常重要。
从1970年开始,日本有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收入快速增加。这时期出现了以本田汽车的本田宗一郎、京瓷的稻盛和夫、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还有欧姆龙的立石一真等为代表的成功企业家。
这些企业都是从家庭作坊开始创立的,所以第一批创业者都是从现场做起,不论是制造还是人才培养等。工厂做大后招募管理者,规模再大些时聘请专家加入到企业经营当中去。
这一时期的企业家将企业获取的利润,更多地用于企业健康发展上,如给员工增加工资、员工培训、产品开发等。所以那期间员工每年都涨工资,大家也是干劲十足,公司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每年都有新产品开发,员工也感觉很有希望,这种状况持续到了1990年。
之后从第一阶段创业期进入到第二阶段的经济停滞状态,1990年开始进入国际化时代,让我们来看看停滞期的日本是怎样的状况:
我们看到了第二阶段成功的人,优衣库的柳井忠明,良品计划的堂前宣夫,软银的孙正义,NITORI(家具)似鸟昭雄,还有日本电产的永守重信等。
这些企业都是1990年以后成长起来的大企业,这些大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设计、研发、编码、包括市场在内的营销都是在国内做,却把制造迁移到了中国。这样公司整体的人工成本就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因此总部获得了大量的利润。
日本电产是以生产电动汽车发动机为主的企业,它是以收购相关产业的其他企业来快速扩充自己的实力的。随着今后电动汽车的发展,它也会取得快速扩张,而且收购的都是与此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因此这些收购很成功,企业实力是在增强。
这种经营方式是怎样的商业模式呢?其实还是模仿美国的方式迅速扩充的。这种经营方式是做一本很好的手册,市场都是一样,制造业的流失让附加价值的制造受到损失,因此日本平均收入也从1995年的480万日元下降到了现在的430万日元。美国比日本更是提早30年开始收入下降了,经济也在逐渐收缩。
今后会朝着哪个方向走呢?就像刚才说的经济迁移规律是美国到日本,日本到中国。但是现在却朝着反方向发展了,美国和日本在召回制造业,并且都树立了宏大的目标。
所以至此以前,企业主为了降低成本将产品放在制造成本低的地区制造,这种模式让自己的国家承受很大的压力,国内情况也变得越来越糟糕。
美国的情况更为严重,因为他们基本上所有日常用品包括服装在内都要从中国、韩国、东南亚进口。而美国没有出口产品,所以贸易赤字每年都在增长。美国还是军事大国,每年用于维护军舰、武器等费用也相当巨大,包括美国民众也跟着一起承受压力,所以百姓也没有钱了。
日本还有精密仪器和工作机械的出口,所以是政府赤字、产业黑字,比美国状况要好些。
所以国家发展和企业发展都要平衡,就是既要有出口又要有进口。相互以交换的形式进行协作,单方面的话就会出现破产,无法持续下去。
而且美国现在没钱,当然我们希望卖东西给美国,但是,你把东西卖给没钱的人,你的钱是收不回来,所以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进入到2020年,我们进入到了第三时代,即新的时代。
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个时代?美国应再次自立,重新恢复制造业,以避免赤字的再次出现,日本也是。
中国应该再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路怎么走。今后要自己开发自己的产品,培养自己的品牌,从中得到成长。不要再期望美国、日本再给我们订单。
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如何很好
疫情让年轻人的观点发生了很大改变,比如在东京的商业中心租一栋漂亮的办公楼作为办公室也没有太大意义,好不容易挣来的钱,还不如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因此投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后不会再进行无意义的地方投资,而是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交流。
纵观现在日本的年轻人都在充分利用网络,进行集资、交流,各自分担自己的工作,开启新的事业等,这样的企业家也在增加。
第二代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都是以批量生产、低成本制造获取利润,比如优衣库。今后会是小企业生产个性化商品的时代,这样的新时代的到来,我们也应积极应对。
今后要培养自己的员工,开发出更有价值的商品,生产销售作为公司的管理方针,要系统
农业、制造业都是就业非常多的产业,生产产品、影响消费者、发展经济、美国、日本、中国都要重新开始,以对等的方式进行贸易。如果单方面的顺差,平衡就会打破。
对农业制造业要回归原点。日本现在的年轻人倒反而喜欢农业,很多人回到农村,租借个办公场所开始自己的事业,这种现象有加速的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要重视自己的市场,探讨如何发展。与其往美国的市场上卖东西,钱收不回来,还不如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市场,以平等的方式进行技术交流、人才交流,或者是互通有无,以相互协作的方式进行贸易和交流。
以前都是以竞争的方式,弱肉强食,强的企业收购弱的企业,如车站前的大型购物中心建成之后,街前小店就都被吞并掉,像这样的社会会越来越不可持续。
目前日本的状况也是如此,大企业逐渐吞并小企业,而掌握着核心技术的却是小企业,如果小企业都被吞并,那么技术也无法传承,大企业也很困惑,甚至这个国家的实力也会越来越弱。
今后制造业要在如何提高生产力上下功夫,以往的资本主义思维方式总是以降低成本,降低人工成本投入,把制造都委托到外面去为宗旨,今后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提高人工工资,包括自动化生产线等,要让经济活起来。
我们看看美国,美国保留了软件产业,培养出了像亚马逊这样的大企业,把众多的商铺都集中在亚马逊平台上,而且钱也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人都很贫穷,竞争优先。今后应该考虑尽可能公平的、让大多数人都参与的事业。现在大家也都意识到了,金融产业并不发展经济,如何展开制造业,这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我工作的欧姆龙公司的创始人立石一真先生五十年前说过:机器可以完成的事就交给机器,人可以做更富创造性的事。
比如在车站站口检票是人工检票的,人一天只重复一种动作没有意思,所以就开发了检票机器。
今后大家要一起思考,人与人如何合作,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如何将人与机器连接在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社会,这是我们面对的课题。
中国应该打磨自己的强项,日本的精密设备制造是强项,美国也有美国的强项,因此大家要以合作的姿态面向未来。今后应明确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向前推进,作为明天的课题继续交流。
Q&A环节:
Q:日本企业是如何控制质量的?
A:从两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1.为保证质量的程序,比如使用检查装置,检查的重点。大家都有一颗提高质量的心,不让不良品流出,这种制度要明确;
现场如何让操作更容易、检查更简单等,用怎样的检查能保证不让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应对客户投诉如何尽快解决,让客户满意。
2.还有就是人的心理问题,有没有怀着不把不良品给到客户的心理,比如今天累了,差不多就行了,有没有这种心理?这是一种企业文化,包括惩罚机制都应该统括考虑,否则无法达到高质量。
质量要让客户满意,要以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作为使命和责任。在日本的企业里提倡两种品质:一种是理所当然的品质,一种是魅力品质。
Q:阅读哪家企业的经营书籍能对我们有帮助?
A:很受欢迎的有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松下幸之助的书等。
比起书籍,企业家有一颗重视员工以及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心更为重要,还有要重视现场。当然了比如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是让每个人都成为经营者,成立各种组织等都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让人们更加理解经营。在日本也是松下幸之助和稻盛和夫非常有名,所以大家可以读一些他们的书。
本田宗一郎也有书,他的书更有意思,本田是以开发摩托车著称,他的摩托车可以说是做到了世界第一,之后又参与到了汽车的研发当中,现在在世界上也能达到第二、第三的位置,之后又参与到了飞机的研发生产。所以说开发是本田的魂,本田有这样的企业文化。
所以中国的企业家学习一下日本企业家的思维方式比较好。
Q:藤原先生对中国新的创业者有什么可以提示的?
A:了解一下日本年轻的创业者,大都是在40岁以下的,他们的想法都非常开放,并且都能很好地利用网络信息,希望今后开始创业的年轻人,要有一种挑战的心理准备。
以往年轻人都是来到大都市,租间写字楼开始创业,现在多半是到大都市附近的县里租办公室进行工作,而且地方政府也会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所以大阪的年轻人都说这种方式比较好,还省去了通勤的时间,人员也能迅速聚集,还能租到比较大的房子,所以这种方式很受欢迎。他们可以兼工作、休闲、娱乐于一体,所以现在的年轻人的价值观是有所改变的。如果需要开发的人才,可以在网络上寻找,支付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如果以这种方式来创业,中国会更具优势。
包括会议也是如此,以往是比如藤原先生你来北京来开个会,现在在网络上,可以有更多的人参加,也省去了交通成本。所以企业要考虑有让年轻人能更快的展现他们活力的场所。包括制造现场的各种制造设备都安装上摄像头,效率等数据都能即时采集等。
Q:日本的百年老店如何做到业界第一?
A:首先是质量,也就是在自己的领域里有信心做到第一,用心的做好产品质量,但是做不到批量生产,产量受到限制,而且是一直坚守着。技术多半是传给儿子,或者是非常优秀的员工,如果员工有这种能力、能将技能和品牌传承下去,那么就让他来传承。
Q:日本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有哪些经验?
A:欧姆龙最早以前是家电产品的OEM厂家,当时立石一真先生去了美国,美国那时刚刚开始兴起自动化,日本还没有人考虑自动化的事情,但今后一定会有。
为此开始了自动化而需要的零部件的生产,继电器、传感器、开关等,还是回到他的语录,机器能完成的事就交给机器,从那时开始就研发出了车站检票机、银行ATM机等。
包括京瓷,最早也是生产陶瓷的电容器起家的公司,而且他们也是从技术上判定将来的电子零部件里使用陶瓷一定能成功。所以他只是瞬间的感觉,认为将来电子产品的世界里一定需要陶瓷,所以取得了成功。
由此看来,企业家都能看到未来十年二十年以后。
第一天的讲座就到这里,明天再见!